查看原文
其他

我省无新增|“二次感染”为何发生?抗体消失速度过快?影响疫苗研发?专家解读

江苏工会 2022-09-23



8月25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5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四川5例,上海4例,广东4例,天津1例,云南1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





我省昨日疫情通报



8月25日0-24时,无新增确诊病例。截至8月25日24时,全省累计报告确诊病例665例(其中境外输入34例),除9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在定点医院隔离治疗外,其余均已出院。

当日无新增无症状感染者。截至8月25日24时,正在集中隔离和医学管理的无症状感染者8例,均为境外输入。

目前,全省追踪到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14453人,已解除医学观察14213人,尚有240人正在接受医学观察。







25日,据海外网援引港媒报道,荷兰和比利时也报告有新冠肺炎康复患者第二次感染新冠病毒的案例。此前一天,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团队证实,一名新冠肺炎康复者自欧洲返回香港后,新冠病毒检测结果再次呈阳性,为第二次感染新冠病毒,而非“复阳”,属全球首例。(非“复阳”,香港一康复者4个多月后二次感染新冠

△港媒报道截图

该报道称,荷兰国家广播公司NOS当地时间25日援引病毒学家的话说,荷兰和比利时各有一名患者已被证实第二次感染了新冠病毒。

荷兰患者是一个免疫系统较弱的老年人。病毒学家强调说,确定是否是第二次感染新冠病毒,需要对第一次和第二次感染的病毒进行病毒基因检测,以查明两种病毒是否略有不同。

报道指出,比利时患者目前有轻度症状,但“这不是一个好消息”,因为这表明患者在第一次感染时产生的抗体不足以防止第二次感染稍有不同的变异新冠病毒。

病毒学家表示目前尚不清楚这种情况是否罕见,或者“还有更多的人在康复六个月或七个月后可能会再次感染新冠病毒”。





“二次感染”为何发生?

是个案还是普遍现象?



据@央视新闻:【世卫称二次感染新冠不常见】当地时间25日,针对香港出现新冠肺炎康复患者二次感染新冠病毒事件,世卫组织发言人玛格丽特·哈里斯表示,全球2300多万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仅有此1例为康复后二次感染,并不常见。重要的是该案例对免疫反应意味着什么,目前有很多研究正在跟踪测量人体中的抗体水平,来了解天然免疫保护能够持续的时间。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流行病学专家吴尊友:不是所有传染病产生的抗体保护效果都是终身的,抗体也会逐渐减少。



吴尊友分析称:人感染病毒以后会产生抗体,但不是所有传染病产生的抗体保护效果都是终身的,抗体也会逐渐减少。

此次发现的病例,虽然从病毒株基因序列看有所变异,不是同一个毒株造成的感染,但目前看,更有可能是因为人体的免疫保护效果没有那么长,导致的“二次感染”。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院士:(这里面有)许多科学问题,这是一个个案,解读需谨慎。



高福院士表示,这起案例首先说明该病例上次感染没有获得免疫保护,为什么?

该病例是免疫缺陷病人?还是他(该病例)上次是轻症感染而机体没有产生免疫应答?或者应答水平低不足以保护?

如果上次感染他获得了抗体,但可能血液里的抗体不能到达呼吸道而保护?(这里面有)许多科学问题,这是一个个案,解读需谨慎。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仍待进一步的研究,目前还不需要过于紧张。



张文宏医生在自己的个人微博上分析,此前大陆、香港以及国外也多有复阳报告,但多数认为属于无传染性的核酸残留,未发现有明显的传播证据,认为临床意义不大。 

此次港大证实的“再感染”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证据。

此前全世界关注“复阳”,就是怕“再感染”。“再感染”关乎免疫的持久性,也关乎未来疫苗保护的时间和重复接种疫苗的间歇时间。这次四个月后就发生再感染,还是属于个例,这个问题应该在更大的感染后人群中观察,全球目前有2200多万人感染过,如果“再感染”成立,那么在新冠高发和流行地区,再感染会成为常态。目前还不需要过于紧张,毕竟历史上常见的其他冠状病毒的感染后免疫时间都远远超过4个月。




抗体的消失速度比预期快?

“二次感染”案例的出现,

是否说明抗体消失速度比预想快?




吴尊友表示,学界早就注意到这种现象,对于冠状病毒这一类病毒来说,人感染以后产生的抗体能够达到保护效果的时间大约只有6到12个月而此次发现的病例带来的一点重要判断就是:抗体本身会衰减,衰减速度可能比预想的快。


不过,专家表示抗体消失了也不代表完全失去了保护作用。中国细胞生物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李斌说,人体内针对新冠病毒感染,会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感染消退后,也往往有针对病毒的记忆性T细胞在人体存活下来,会产生T细胞免疫。


例如,香港这位患者再次感染病情比前一次轻微,这表明他的免疫系统提供了某种程度的保护,即使它不能完全阻止感染。







对疫苗研发是否有影响?

“二次感染者”的出现,

还让人们产生了另一个担忧:

正在研发中的疫苗是否会失去保护效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微生物学系讲席教授袁国勇表示,事实上香港该患者在第二次感染期间迅速产生抗体并降低了病毒载量。他认为,两剂接种法将是获得可靠免疫的正确方法。


不过,他也表示,自然感染或接种疫苗后的免疫反应有多持久,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此外,轻度COVID-19患者康复仍可能需要接种疫苗,这部分群体仍然需要佩戴口罩、遵守手部卫生和保持社交距离。


还有专家认为,即便疫苗需要更新换代,技术上并不难实现,因此不必过度恐慌。并且,以现有的了解看,新冠病毒的突变没有流感病毒那么快。


李斌分析称,现在的疫苗研发至少有5种不同的策略,每种策略,哪怕是一些亚单位蛋白疫苗,用的也是病毒保守区序列,特别是针对宿主细胞表面ACE2受体结合的S蛋白。“病毒不管怎么突变,总是要进入细胞才能感染,要想感染细胞就要结合ACE2受体,大部分疫苗研发策略都是为了阻止这种结合。”





注:部分内容、图片等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请作者与我们联系获取稿费或要求删除。


素材来源:国家卫健委官网、健康江苏、北京日报、央视新闻微博等

编辑:李澍

审核:马亚东

校对:欧阳奕



“阅读原文”查看疫情最新情况
点分享点点赞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